19世纪的印刷革命何以改变中国近代史? | 专访苏精

新京报:早在北宋年间,毕昇(970-1051)便发明了泥活字印刷术,它在中国古代产生过怎样的影响?活字印刷后来没有流行,是否与汉字繁复多变的特点有关?古腾堡发明的金属活字印刷术,是否有受到中国活字印刷术的启发?

苏精:毕昇的活字印刷术当然是划时代的发明。不过,这种印刷术问世后,虽然陆续有人以各种材质的活字印刷,却始终没有成为中国印刷的主流技术,比活字先数百年出现的木刻雕版才是主流,雕版印刷的工资低廉、材料便宜、技术成熟、视觉美观等都是主要原因,而中国活字几乎都是逐字雕刻而成,制造技术不够精细,印成的视觉效果也往往不如木刻。若要和西方拼音活字一样以金属铸造,单是几千个常用汉字已极为费时耗工,全部几万个汉字更不易,而且,我们还缺乏像西方那样的铸字技术。

古腾堡的活字印刷术有无受到中国活字印刷的启发,长期以来是世人关注的问题。身为中国人,我当然也希望确有其事。但就我所知,一向只有情况证据(或间接证据),并没有直接证据可以断言古腾堡的发明确有中国因素在内。

新京报:19世纪,“铸以代刻”的印刷技术革新,对近代中国的文化传播和思想启蒙产生了怎样的影响?传教士在其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

苏精:西方活字印刷术取代中国传统印刷术,原来只是图书生产方法的改变,结果不但直接改变了中国的图书文化,进而成为改变近代中国社会的一种工具因素。图书文化包含生产技术、版式形制、书刊类型、出版传播、阅读利用和保存维护等环节,中国的图书文化在19世纪时由于来自西方的技术冲击而改变。 

相关产品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