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经济和信息化局:一季度工业和信息软件业经济运行实现良好开局

4月19日,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召开2024年一季度北京市工业和信息软件业经济运行情况新闻发布会。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经济运行处处长王德、规划处副处长邹根红、信息化与软件服务业处处长尤靖、智能装备处处长李野川等出席发布会,介绍相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2024年一季度北京工业和信息软件业发展情况

  王德

经济运行处处长 王德

经济运行处处长 王德

各位媒体朋友:

  大家下午好!首先,我代表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感谢大家长期以来对首都产业经济的关心和支持。下面,我按照主持人的安排,向大家简要介绍一季度北京工业和信息软件业的发展情况。

  年初以来,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北京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决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按照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深入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系统推进首都新型工业化和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建设,全面加快高精尖产业能级提升,聚焦重点领域壮大发展产业新动能新优势,聚焦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重大项目谋划建设,聚焦核心环节加大产业链协同攻关,聚焦企业发展切实提升服务质效水平,聚焦市场主体关切扎实推进清理拖欠中小企业账款工作,推动各项部署落地见效,推动各项政策持续发力,一季度工业和信息软件业经济运行实现良好开局,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支撑。

  信息软件业蓬勃发展,主要呈现规模大、基础强、发展优三方面特点。

  一是产业规模再创新高。一季度,信息软件业高质量发展加速起航,总量规模持续攀升、增长水平稳居全市之首。实现增加值2379.2亿元,同比增长13.7%,占全市经济总量比重超过两成,对全市GDP增长贡献率接近5成。

  二是产业基础不断增强。一季度,信息软件业“量质齐升”,多项指标高位运行,实现营业收入4363亿元,同比增速21.5%,连续多年保持两位数增长;企业效益加速提升,实现利润414.1亿元,同比增长2.2倍。发展水平显著提高,行业人均营收30.4万元,同比增长26.7%;法人单位平均营收0.9亿元,同比增长13.4%。

  三是企业发展持续向好。头部企业集聚效应凸显,百亿企业数量全国第一,收入规模占比超过六成,发展质量始终保持全国领先地位。从细分领域看,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是我市信息软件业的支柱产业,受人工智能大模型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快速发展驱动,我市云计算、大数据、基础软件、应用软件(包括互联网应用)、操作系统、数字内容服务等细分领域处于快速上升期,1-2月营收增长31.2%,带动作用明显。电信、广播电视和卫星传输服务是信息软件业的基础设施,该领域呈现10年一代的周期性特点,近几年基本保持稳定增长。

  数字经济前景广阔,主要表现为增势好、突破多、发展快的特点。

  一是数字经济发展跑出“加速度”。一季度,全市数字经济增加值同比增长8.7%,其中核心产业增长12.2%。数据要素活力显现,北京大数据交易所交易主体数量和交易规模持续扩大,一季度大数据交易所新增数据产品122个,累计达2125个,数据交易主体突破900家。

  二是制度创新持续突破。数据基础制度先行区加快建设,在行业内首发一批新政,新型监管方式先试落地,在全国率先实现数据合规跨境安全评估、标准合同备案、个人信息保护认证“三路径”全跑通。我市获准成为全国首批开展增值电信业务扩大对外开放试点。

  三是重点领域蓄势待发。人工智能产业高地加快建设,全国首个人工智能数据训练基地正式启用,发布100个人工智能大模型高质量训练数据集,数据总量超150PB。备案上线大模型51款、占全国近一半。大规模智能算力集群加快建设,形成2万P算力供给规模,一季度新增公共智能算力6750P。数字经济创新应用场景持续突破,全球首个车路云一体化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加快建设,世界首个首都城市机场自动驾驶接驳载人示范场景开放,国内半数自动驾驶领军企业进京,自动驾驶汽车“驶”出亦庄,“驶”向五站两场、“驶”向副中心三大建筑,“奔”向北京城更广阔区域。

  工业经济稳健前行,可以概况为开局起步良好、新兴动能强劲、未来产业提速三个特点。

  一是高质量发展迈出开年坚定一步。2024年以来,我们坚定发展信心,保持战略定力,部门协同、市区联动解决制约企业生产经营的关键问题。一季度,全市工业总产值突破6000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5%,连续7个月回升;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同比增长22.6%,延续上年9月份以来恢复态势;市场活跃度不断提高,3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为50.5%,再次跃升景气区间,生产指数、新订单指数双双回升;企业信心持续提振,制造业新设企业数量稳步增长,新纳统工业企业产值增速加快,制造业投资和研发投入始终保持高位增长。多要素赋能工业经济实现良好开局。

  二是产业新兴动能起势强劲。新能源汽车产业驶入快车道。我们顺应产业发展大势,持续抓好新能源汽车谋篇布局和政策引导,产业能级不断提升,电机、电池、电控、车规级芯片等关键零部件产业链布局持续优化,谋划三年之久的理想和小米汽车等重大项目已成为2024年本市经济发展新的“核爆点”,一季度新能源汽车产量翻倍增长。电子信息产业迎来新机遇。受市场回暖带动影响,小米、京东方等消费电子头部企业充分发挥链主作用,推动终端、新型显示产业换代升级,超高清视频全产业链规模化发展,北方华创、长鑫集电等一批重大项目加快建设投产,电子信息产业连续19个月企稳回升。新质生产力加快培育。一季度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高技术产业投资活力迸发,增长超三成;新一代信息技术、节能环保产业实现两位数增长。我们积极开辟量子、生命科学、6G等未来产业新赛道,中关村人工智能大模型产业聚集区、互联网3.0产业基地等示范区加速崛起,新型储能、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倍增发展,规模化民营商业航天创新产业集群和“南箭北星”产业格局加速构建,全国商业航天百强企业,京企占据51席,“双曲线二号”验证火箭实现我国商业航天火箭首次复飞,“朱雀三号”验证火箭完成米级垂直回收飞行试验,向火箭重复使用技术探索迈出重要一步。

  同时,我们也清醒的看到,保持住好的发展态势,仍然面临一些挑战,我们处在着力推动新时代首都发展的关键时期,外部环境复杂严峻,不确定性、不稳定性、难预料因素增多,首都产业发展部分环节、部分领域正处在结构调整转型的阵痛期,产业发展承压明显,部分新兴领域发展动力不足。但是北京产业发展具有坚实基础、诸多优势和巨大潜能,我们有信心先立后破、乘势而上,持续推动产业经济健康发展。

  下一步,我们将坚定发展信心,坚定创新信心,坚定开放信心,一是把握高质量发展要求,推动产业经济向高而攀。充分发挥北京科技创新和人才优势,加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促进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聚焦育龙头、抓项目、补链条、聚集群、勇创新,向高而跃攀升产业链高端。全力以赴巩固和增强产业经济回升向好态势,推动产业发展质量迈上新台阶。二是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产业经济向新而行。统筹稳增长和增后劲,围绕补短板、锻长板、育新板,加快集成电路重大项目建设,加强原创新药和高端医疗器械研发,布局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核心供应体系,建好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加快布局通用人工智能、元宇宙、光电子等未来产业,加快建设一批未来产业园区,加强重大项目谋划和优质项目招引,凝心聚力塑造发展新优势。三是加快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推动产业经济向绿转型。聚焦首都新型工业化建设,紧抓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发展新机遇,把握新一轮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万亿规模市场空间,推进本市制造业智改数转网联,融合以数字化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部署,推动实现制造业企业全面数字化普及,为产业经济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努力塑造首都产业发展新动能、新图景。

  我就先向大家介绍这些情况。谢谢!

  工业和信息软件业项目投资工作情况

  邹根红

规划处副处长 邹根红

规划处副处长 邹根红

各位媒体朋友:

  大家下午好!欢迎各位参加今天的新闻发布会,首先感谢媒体记者朋友及社会各界一直以来对我市工业和信息软件业项目投资工作的关心和支持!下面,我向大家简要介绍一下有关情况。

  一直以来,我们把抓项目、促投资作为增强产业发展后劲、谋划产业未来的重要手段,作为调整产业结构、扩大内需的重要支撑,更作为提升产业发展能级、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前期,我们推动落地了京东方新型显示、小米智能工厂、机器人产业园等一批重大项目,有效支撑了我市经济发展,也使产业发展更有力、产业体系更完备。今年一季度,工业和信息软件业投资继续延续良好增长态势,其中工业重点产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81.7亿元,同比增长19.5%,集成电路和新能源汽车的持续发力起到了重要拉动作用;信息软件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77亿元,同比增长79%,智能算力中心建设和云服务采购形成了有力支撑。

  当前,我们面临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国内外发展环境日趋复杂,人工智能、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产业结构发生战略性、系统性调整的发展形势,为了抢抓产业发展的重要机遇期和战略窗口期,我们将重大项目谋划和投资促进作为今年的首要任务。

  第一,我们计划重点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医药健康、智能网联汽车、绿色能源与节能环保等万亿级产业集群建设,以及集成电路、氢能、自动驾驶、新材料等千亿级产业集群建设,与龙头链主一起,以提升产业能级和产业链韧性为目标,推进一批项目落地。第二,瞄准新兴和未来产业,在工业母机、人形机器人、高端医疗器械、商业航天、量子信息等领域加速培育和招引一批优质企业和项目,抢占发展先机,形成规模化发展能力。第三,聚焦提升产业创新、中试验证、共享加工等公共和共性能力,快速建设和引进一批高质量产业创新平台。第四,瞄向企业家、科学家、工程师、创业者和投资人,支持优秀企业、核心团队、关键项目、重大成果、创新产品在京落地。

  为了更好推动这些工作,我们还将全力做好项目落地保障:

  首先,是加强空间保障,我们已经明确了各区产业和功能定位,建立了一批新兴产业园区、布局了一批标准厂房、改造了一批老旧厂房,为项目落地提供充足的空间载体保障。

  其次,是加大政策支持,今年国家层面出台了超长期特别国债和设备更新改造等政策,我们在经信领域也发布了30余项政策措施,形成了包括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系列通用政策,和针对集成电路、新一代信息技术、机器人、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等细分领域专项政策的政策资源体系,突出达标即享,持续推进免申即享和局处长上直播讲政策。

  第三,是加强融资供给,我市已经设立了机器人、信息产业、人工智能、医药健康四支百亿基金,今年还准备在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绿色能源等领域再设立一批基金,重点发挥逆周期、跨周期投资调节作用,采取由政府确定投资方向并组织项目,管理机构进行市场化选择决策,突出对项目的长期耐心资本支持,同时将被投项目纳入服务包并精准匹配政策支持。我们还会同国家开发银行等金融机构开发了专项产品,建立快速审批和授信提级机制。同时,基于北交所上市标准创新、路径清晰和节奏可控的特点,继续推动新兴产业领域优质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有序实现上市融资。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做好项目谋划走访和服务管理,进一步扩大项目来源渠道,加强政策宣传触达,强化市区协同,集中协助解决重大难点问题,推进项目和投资有序实施,有效支撑和促进我市高精尖产业高质量发展。

  我就先向大家介绍这些情况。谢谢!

  媒体提问:

  问题:刚才王德处长讲到今年一季度北京信息软件业产业规模再创新高,头部企业集聚效应凸显,发展质量始终保持全国领先地位。请问北京信息软件业下一步主要发展方向是什么?

  尤靖

信息化与软件服务业处处长 尤靖

信息化与软件服务业处处长 尤靖

  感谢您的提问,这个问题由我来回答。

  近年来,我们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大力推进信息软件业高质量发展,2023年全行业营收规模已接近3万亿元,并持续多年保持2位数增长,成为推动全国信息软件业发展的重要引擎。当前,人工智能大模型和数据新型生产要素等“新动能”正在改变信息软件业的生产方式和发展模式,数字人等互联网“新业态”快速发展,具身智能、XR设备、AIPC(智能计算机)等新硬件不断对软件提出“新需求”,我市信息软件业正处于技术迭代升级、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的关键变革期。

  因此,为推动北京信息软件业高质量发展,全面拥抱大模型,探索数据驱动新机制,坚持补技术短板和育新兴产业同向发力,坚持信创和开源双轮驱动,我们制定并发布了《北京市加快建设信息软件产业创新发展高地行动方案》,提出了6大类15个小类重点任务,计划到2027年,推动我市信息软件业营收规模达到4.8万亿元,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信息软件产业高地。

  《方案》具体包括以下内容:

  一是全面拥抱大模型。重点培育大模型应用生态,搭建大模型原生软件应用商店、大模型安全靶场,模型即服务云计算基础,打造示范性场景落地项目。

  二是加强底层技术创新。提升操作系统、数据库等基础软件质量,培育工业知识加工企业,支持北京工业软件企业与全球行业用户结对攻关,攻关人工智能全栈式网络安全软件及系统。

  三是挖掘产业新增长点。布局软硬件协同的新软件,面向具身智能、XR设备、智能计算机、车载终端、物联网设备等新终端,引导软硬件协同创新、提前布局攻关关键软件。发展互联网3.0即元宇宙新业态,推动数字技术互联互通;提升互联网平台治理能力。

  四是探索数据驱动新机制。传统软件基于流程和规则开发,数据要素驱动下软件可基于数据决策形成(即数件)。我们将大力推动数件发展,积极探索数件标准、开发流程、安全规范及质量评估体系,鼓励将行业数据加工成数件,培育数件应用生态。

  五是推动中国软件全球布局。在欧美及东南亚市场布局跨境电商、短剧、视频、游戏等互联网应用,面向欧亚地区输出整体解决方案。积极参与全球开源治理,培育开源软件商业化企业。

  六是深化区域间协同联动。持续强化央地合作,积极争取国家级重大软件任务、项目、工程落地北京。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做大京津冀信软产业板块。

  本次新闻发布会后,我们将做好《方案》的宣贯和实施,凝聚更广泛社会力量,共同推动北京信息软件业高质量发展。

  我就回答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媒体提问:

  问题: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在谋划智能制造发展方面,有哪些重要举措和发力方向?

  李野川

智能装备处处长 李野川

智能装备处处长 李野川

  谢谢您的提问,这个问题由我来回答。

  智能制造是提升生产效率、优化产业结构、推动绿色发展的主要抓手,是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标志和内容。我市一直致力于提升高精尖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水平,接续实施了“智造100”“新智造100”工程,推动了智能制造体系化发展取得长足进步,重点产业领域关键工序数控化率等指标位居全国前列,建设了超百家北京市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打造了三一重能、福田康明斯等一批智能制造标杆和世界灯塔工厂。为进一步提升产业数字化、智能化水平,今年2月我们发布了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三年实施方案,计划通过设备更新、工艺升级、数字赋能和管理创新等措施,到2026年推动规上制造业企业全面实现数字化达标、新建一批智能制造标杆。为落实方案,我们将重点做好以下三件事:

  第一,全面推进制造业数字化达标。我们计划到2026年底,推动本市规模以上有制造环节的企业全面实现数字化达标。重点发挥本市优质工业互联网平台资源集聚、服务专业的优势,采取“评估+达标”的方式赋能平台服务的企业改造达标;基于本市建成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的优势,节点运营企业带动产业链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实现数字化达标;围绕重点产业园区,推动在园企业数字化达标,实施园区数字化基础设施改造升级。

  第二,大力推动工业领域设备更新。近日国务院印发了《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工信部出台了《推动工业领域设备更新实施方案》,本市正积极制定设备更新改造的相关措施,计划围绕加快落后低效设备替代、高端先进设备更新升级、推广绿色化装备使用、提升设备安全水平开展工作。我们将发布淘汰设备清单和鼓励更新目录,引导和支持企业进行设备更新,同时做好优质设备对接和政策资金保障。

  第三,加快推动智能制造标杆打造。智能制造标杆具有模式可复制、引领产业上下游协同转型的作用。我们计划到2026年底,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全过程、全要素深度融合,再推动高标准新建100家北京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建设20家国家级智能制造标杆企业、国家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和世界灯塔工厂。

  下一步,我们将重点做好本市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和设备更新工作,不断扩大数字化智能化产品和解决方案的供给,综合运用超长期特别国债和本市相关产业资金,以及银行制造业中长期贷款等政策工具,加强优质产品服务供需对接,让企业智能化转型更有力、更便捷,发展更高效、更绿色、更安全。 

相关产品

评论